欄目導航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幫助中心

專家支招,上網求助及時應對
更新時間:2015-11-01 17:46:46   來源:58尋人網   已瀏覽: 打印本頁

核心提示
近期,聊城城區內大街小巷貼了不少尋人啟事。家庭成員或親友突然失蹤,親人難免焦急萬分。為了尋人,失蹤??家屬可謂費盡心思,除了到處漫無目的地尋找外,在十字路口張貼小廣告、在媒體上刊登尋人啟事都是常用的辦法。
“市民沒有留下任何信息突然失蹤,著急也沒有用。要用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提高效率去找人。事情發生了,要冷靜面對,盡快采取補救措施,想辦法找到人。如何將所造成的危害損失控制在最小是很關鍵的。”民警表示。那么,應該用何種方式、采取怎樣的措施去尋找失蹤的人呢?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尋人樣本
發動親朋張貼啟事半月難尋失蹤親人

63歲的趙炳生家住東阿縣新城辦事處郝莊村。2月21日(農歷正月初八)晚上,他外出后再也沒有回家。直到現在,家人還在緊張地尋找中。
據其家人介紹,趙炳生外出時穿青色的上衣和褲子,棉衣是草綠色的。他身高1米7多,頭發有些花白。在2008年,趙炳生曾患腦血栓,后經治療沒有再犯過病。老人失蹤后再無任何消息。
老人失蹤后,家人發動了親朋好友20多人在東阿四處尋找。據其家人講,他們找遍了東阿的各個村莊及溝河沿岸,始終沒有找到人。
后來家人在聊城張貼了近兩千份尋人啟事,但始終沒有音信。

專家支招
打110、貼啟事、上網求助三****寶及時應對

有句話叫“防患于未然”。市公安局東昌府分局刑偵大隊大隊長吳振林說,在各式各樣的尋人案例中,家屬首先想到的就是撥打110報警。“如果走失時間不長,直接打110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爭取到最有效的幫助;如果失蹤時間較長,可到失蹤人員的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報案,失蹤地不能確定的,由失蹤人員居住地派出所受理。”
據警方介紹,目前多數市民在發??親人失蹤后采取的方法是張貼尋人啟事,發動親友到處尋找,其實,這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
“如果家人懷疑失蹤者遇害或未成年人失蹤,應該首選向警方報案。家里如果有問題學生、患病老人、癡呆或精神病人等情況時,家屬應多掌握這些家庭成員的情緒變化。”
據警方介紹,從以往的尋人案例中可得出一些經驗。對于學生離家出走的現象,家長應掌握以下信息:孩子和哪些同學交往,常用的游戲賬號及QQ好友等,一旦孩子離家出走,這些信息都有助于幫助找到孩子。“對于有智力及精神障礙者,家人可以在其衣兜內縫上家庭聯系電話等標記,這樣有助于好心人發現后及時通知家屬。”
記者獲悉,目前還誕生了一些找人尋親網站,如58669.com找人尋親等網站都很有名。市民也可以選擇在尋人貼吧或尋人網站上尋求一些幫助。
受訪者建議,尋人依靠的是大家的力量,如果在每個城市建立一個公益性的尋人組織,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有失蹤者家屬說,短信群發也不失為尋人的一個好方法。聊城某通信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通信運營商,不提供短信群發業務,但市民可以用手機點對點群發,每次最多只能發100條。

特別提醒
并非所有案子都要立案

“由于警力有限,并非所有的尋人案子都要立案。”吳振林說,凡是符合條件的,派出所根據公安部下發的《公安機關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蹤人員信息工作規定(試行)》的要求進行登記。
據悉,按照此規定要求:信息登記需要經過嚴格審核,可以登記疑似被侵害失蹤人員,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可能遭到犯罪行為侵害而下落不明的人員;失蹤現場有明顯的侵害跡象的;有證人證明失蹤人員遭到侵害的;人與機動車一起失蹤或攜帶大量財物失蹤的;不滿14 周歲的未成年人失蹤超過48小時的;失蹤人員在失蹤前與他人有重大矛盾糾紛的;失蹤原因不明,失蹤時間超過3個月的;其他疑似被侵害的。“如果你有證據證明對方人身安全可能會受到威脅,或者說是對方可能會受到侵害。那么你隨時都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這個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吳振林表示,如果不能提供足夠的涉案理由,缺乏立案的依據,一般公安機關不會立案,報案后只會給予公民必要的協助。
吳振林說,經過調查尋找,刑偵部門認為屬于本規定所稱疑似被侵害失蹤人員的,才能填寫《疑似被侵害失蹤員信息登記/撤銷表》。

原因多樣
陷入傳銷組織者居多

記者在市公安局東昌府分局,通過查看全國疑似被侵害失蹤人員信息系統了解到,因對家長管理產生抵觸情緒而離家出走的(青少年居多),近期發案6起,占總失蹤人員的26%;因夫妻之間鬧矛盾離家出走的,占12%;因受騙去外地參加傳銷組織與其家人失去聯系的(中青年居多),占32%;患某類疾病而臨時走失的,占20%,這類失蹤人群以老年人居多(因為精神失常走失的,本報也曾經報道過不少類似案例);春節前后因飲酒過量而產生意識障礙一時找不到家或出現意外的,占10%,如前段時間發生的楊濤事件。
記者通過走訪城區的派出所調查了解到,春節前有段時間警方接連接到學生頻繁出走的報警。究其原因,多是受到網友的邀請,再加上父母對子女教育方式不當,造成孩子不辭而別。
如今,學生的思維和心態已非同往年,手機、網絡的普及使一些學生不可能“一心只讀圣賢書”。外面的世界吸引著他們的心,一旦家長和老師的期盼變成壓力,稍加指責后,他們就很可能選擇出走。
因此,關注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請點擊下面的“分享”按鈕,將此找人尋人的尋人啟事信息擴散到全國各地,或許您的一次舉手之勞就會促成一個家庭團圓!再次感謝您的善舉,好人有好報!
我要找人:
    • 幫助中心
    • 點擊排行
    • 部分成功案例
  • 發布找人尋人啟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