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導航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尋人故事

跨國萬里尋親記:為滿足養女想見親生父母的愿望,養父母多次攜女回到中國尋親
更新時間:2015-11-01 17:18:36   來源:58尋人網   已瀏覽: 打印本頁

十余年前,岑溪兩名女嬰相繼被遺棄街頭,后來被歐洲的洋父母收養。跨國萬里尋親記:為滿足養女想見親生父母的愿望,養父母多次攜女回到中國尋親

 收養棄嬰

琳妮出生于2002年5月13日,不久后就被親生父母遺棄在街上,后來孩子從岑溪輾轉送到了自治區德勝社會福利院。

“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我和她的相遇,是冥冥中注定的。”芬蘭人瑪娜幸福地回憶。2003年12月,經過嚴格的涉外收養程序,不滿兩歲的琳妮正式被瑪娜收養,成為其女兒。

伊麗的經歷和琳妮相似,同樣也是棄嬰,她2003年2月12日出生,后來也從岑溪送入德勝社會福利院收養。2004年6月,格林夫婦通過中國收養中心,辦理了合法的手續后,收養了當時年僅一歲多的伊麗。

視如己出

瑪娜是芬蘭的一名建筑工程師,一提起愛女琳妮,現年40多歲的瑪娜臉上就浮現出無限慈愛、幸福的表情,“她聰明又懂事,逗人喜愛,是一個很棒的孩子。她給家里的生活帶來了那么多的歡樂,擁有她實在是我的幸運和福氣!”

如今,11歲的琳妮已上小學五年級,瑪娜發現女兒對藝術很感興趣,就讓女兒學習彈琴、唱歌等。因為女兒來自中國,瑪娜也開始走進中國文化的世界,墻上掛的是中國畫,桌上擺的是雙面繡,經常讓女兒穿上旗袍等中式服裝,鼓勵女兒用筷子進餐,把她的房間用大紅色等中國傳統元素來裝飾……而且,瑪娜現在每周還抽出時間把琳妮送到當地華人開設的語言學校學習中文。

“現在琳妮基本能夠聽懂簡單的漢語,還能說‘謝謝’、‘對不起’等一些簡單的中文。”說到這里,瑪娜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當問起收養的孩子同親生的會有什么不同這個話題時,瑪娜說,她一直將琳妮視如己出,沒有覺得收養的和親生的有任何區別。

現年均已50多歲的格林夫婦,丈夫是地方教堂的一名牧師,妻子則是當地一所中學的教師,他們本身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但3個孩子對從遙遠中國來的伊麗妹妹,一點也不排斥。而且,伊麗對白皮膚、黃頭發的哥哥姐姐一點也不陌生,每天一起玩耍生活,其樂融融。

對女兒伊麗,格林夫婦百般呵護,幾乎每年都要帶她去一次中國旅游。他們希望孩子能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夫婦倆說:“她很聰明,學習很棒,她以后一定是個出色的孩子。”現在,格林夫婦還多收養了一個來自中國青島的小女孩。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請點擊下面的“分享”按鈕,將此找人尋人的尋人啟事信息擴散到全國各地,或許您的一次舉手之勞就會促成一個家庭團圓!再次感謝您的善舉,好人有好報!
我要找人:
    • 幫助中心
    • 點擊排行
    • 部分成功案例
  • 發布找人尋人啟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