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來,毛澤東主席當年給普通戰士雷鋒“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幾乎舉國上下,家喻戶曉,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這題詞之后,毛主席又在多種場合多次講過學雷鋒,而且還說:“向雷鋒學習,也包括我自己,我也要向雷鋒學習。”這就頗令我們異常感動:一位世紀偉人,一位大國領袖,為什么竟向一個普通的解放軍戰士折腰,竟表示自己也要向雷鋒同志學習?……被感動的我們,情不自禁地要對雷鋒的事跡、雷鋒的精神境界再做更多更深的探尋和思考:雷鋒到底是個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巧得很,筆者近來在讀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寫的《中國哲學簡史》一書的時候,讀到一個“內圣外王”的詞匯,頓有茅塞頓開之感。覺得,如果按馮友蘭稱贊“圣人是道德完美的人”的標準來衡量,雷鋒完全就是一個圣人。盡管當談論這個頗具敏感意味的話題時,會覺得有些唐突,因為按照傳統觀念來看,似乎這個稱號只有古代那些被定論了的圣賢之士比如孔子等等才配得上。
而隨著學雷鋒活動的越來越深入,我們對雷鋒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我們漸漸認識到:“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只是雷鋒精神風貌的一個方面,只是雷鋒那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所蘊涵著的愛黨愛國、助人為樂、敬業奉獻、銳意進取、艱苦奮斗等等諸多方面的一個方面。
而且我們也感到,要想深知雷鋒,就必須走進雷鋒的心靈;而要走進雷鋒的心靈,其最佳途徑,就是讀雷鋒的日記和文章等。在讀雷鋒日記的過程中,我們又感受到,原來,寫日記,則是雷鋒“吾日三省吾身”、不斷總結自己思想進步的一種方式而已。他說:“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1961年10月3日日記)“一個人只要他不存私心,時時刻刻考慮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地去為人民服務,他就能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毛澤東著作選讀》第32頁書眉筆記)怎樣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雷鋒在他的日記和有些文章里較清楚地記述了他的做人之鏡——白求恩對他的影響。他在《一輩子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報告中說:“我想,學習毛主席著作,是為了改造思想,不斷地提高共產主義覺悟。我學習了《紀念白求恩》那篇著作,給我的印象最深,到現在我一共學習了20多遍,看一遍有一遍的體會,有一遍的心得。毛主席熱情地贊揚了白求恩同志專門利人、毫不利己的精神,我就按照毛主席這些話來鞭策自己,檢查自己。……”雷鋒說:“一個人活著,就應該像白求恩同志那樣,把自己的畢生和整個生命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全部獻出。”(1961年9月22日日記)“除了工作,就是學習;除了學習,就是工作”的雷鋒,最可貴之處,他是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人,一個說到做到的人。雷鋒就是在其駕駛汽車為社會主義建設運輸貨物的崗位上,在當中小學校外輔導員的過程中,在幫丟火車票的大嫂買火車票、將節省下來的錢送給災區人民、送給家有困難的戰友等一系列不勝枚舉的小事上,爭做著毛主席所贊揚的白求恩那樣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雷鋒的所作所為,又恰恰符合了馮友蘭說的:“圣人并不需要為當圣人而做什么特別的事情。他不可能施行神跡,也不需要去那樣做。圣人所做的事無非就是尋常人所做的事,但是他對所做的事有高度的理解,這些事對他有一種不同的意義。換句話說,尋常人在蒙昧狀態(佛家稱之為“無明”)中做事,圣人則是在完全自覺(覺而又悟)的狀態中做事。”“中國的圣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漫游山林、獨善其身;他的品格可以用‘內圣外王’四個字來刻畫:內圣,是說他的內心致力于心靈的修養;外王,是說他在社會活動中好似君王。這不是說他必須是一國的政府首腦,……至于有這樣的心靈的人是否就成為政治領袖,那無關緊要。”
分析起來,心靈純潔、品格高尚的雷鋒,真正是一個符合這個“內圣外王”標準的人,因為其道德的完美,而成為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領袖、靈魂首腦。
所以,毛主席當年題詞之后,在解釋為什么沒有采用秘書林克事先草擬的詞條時說:“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先進事跡,也不只是學他的某一方面的優點,而是要學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他長期一貫地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學習他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所以,“一個只有22年短暫生命的普通共產黨員,能夠贏得億萬人民如此崇高和長久的敬意;一個普通的戰士所表現的高貴品質,能夠激勵幾代人的健康成長;一個群眾性的活動,能夠在幾十年歷史進程中延續不斷,影響一個時代的社會風尚,這表明雷鋒精神對于我們這個民族和社會過去具有、現在仍然具有重大價值和時代意義。”
所以,自毛主席題詞50年以來,全國上下學雷鋒活動經久不衰,而且,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專有一句提到了學雷鋒的問題,提出:“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采取措施推動學習活動常態化。”而在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又進一步提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道德模范常態化。”
而全國各地的學雷鋒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比如,2012年3月,由《光明日報》、《詩刊》以及撫順市委、市政府共同舉辦的,一場以旗幟鮮明的“雷鋒——道德的豐碑”為主題的全國詩歌大賽,在雷鋒的第二故鄉撫順隆重舉行,吸引了全國千余位詩歌愛好者,匯聚了兩千余首詩歌作品,以藝術的形式謳歌了雷鋒精神對當代中國人的深遠影響。
可見,雷鋒,這座中華民族的道德豐碑,這座圣人完美道德之豐碑,已經并將永遠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請點擊下面的“分享”按鈕,將此找人尋人的尋人啟事信息擴散到全國各地,或許您的一次舉手之勞就會促成一個家庭團圓!再次感謝您的善舉,好人有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