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志愿者活動的廣泛開展,使得眾多的社會熱心人士希望成為志愿者,投身到志愿活動當中。但是許多人都覺得成為志愿者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于是事先沒有好好做足“功課”,正如買足彩之前都要去找找相關的資料!
沒有做足“功課”!會帶來什么后果?可大可小的!不會或多或少會對有關的志愿團體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當然,也可能會什么影響都沒有!
第一項“功課”——認識自我,或稱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就是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是通過對自身行為的觀察,而對自己的形象和心理狀態的認識,包括對自己的動機、意圖的驗證與評價,為了更好地適應志愿服務的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應該對自己的體魄、欲求、動機、意圖、思想、感情、智力 、個性特點有所認知。但要提醒的是自己本人更容易受到自己的認知框架的影響和制約,正如俗語所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所以在需要的時候應該詢問一下自己身邊的朋友,更全面的認識自己。
一、自身參與志愿服務動機的認知
參與心理是社會人士要求成為志愿者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維系志愿者在機構中參與志愿活動的思想支柱,所以志愿者自己必須對其有充分的認識。歸納起來,對志愿工作的參與心理有以下幾種:
1.幫助有需要的人,回應社會需要;
2.參與改善社會問題:
3.盡公民責任,回報社會;
4.希望發揮一己所長:
5.感覺自己的存在價值:
6.學習新技能;
7.善用余暇;
8.擴寬社交圈子:
9.取得他人的認許及群體位置:
10.豐富經驗,自我成長:
11.培養組織能力及領導才能:
12.尋求新刺激及擴寬生活體驗:
13.為未來工作準備;
14.感覺義務工作有意義:
15.趕潮流,
16.出于對志愿服務的好奇
參與志愿活動的動機有以上數種,當然,這些只是研究者通過一定的研究所得到的,而其統計來源是在香港,所以可能與本地的志愿者參與動機有多少的出入,不過,這一點并不重要,只作為一個借鑒而已!
研究者們對于普通人為何參與志愿活動進行了研究,同時也對于人為何不參與志愿活動作了一定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結果:
1.沒有空余時間參與:
2.自我中心,對其他人和事不感興趣關注:
3.對無酬勞的工作不感興趣:
4.認為做志愿者的意義不大:
5.不知道怎樣參與志愿工作:
6.對志愿工作概念模糊,不認識其性質:
7.認為志愿工作是青年人的活動;
8.認為志愿工作是消閑玩意:
9.無信心去應付工作及服務技能:
10.志愿服務種類及性質不適合自己的選擇:
11.認為志愿者是為人作廉價勞工,地位不被重視:
12.怕工作太投入會影響學業、功課或家庭生活:
13.未得應有的支持甚或反對:
14.怕接觸悲傷或困苦的人和事:
有了一定的參與動機,這種動機會起到什么作用?會使志愿者在志愿活動中的表現和參與取向出現不同的情況!
1.幫助有需要的人,回應社會需要;喜歡參與幫助服務對象的服務活動,而對于其它的活動,不太感興趣, 例如交流活動、培訓活動、宣傳活動,這類志愿者大多喜歡默默地開展工作;
2.參與改善社會問題:可能會對社會問題意見多多,在參與活動時容易產生挫折心理;
3.盡公民責任,回報社會;可能對于志愿工作的要求不高;
4.希望發揮一己所長:一般要求參與能發揮所長的服務,不對應的服務一般不感興趣;
5.感覺自己的存在價值:要求服務或活動可以體現自身價值;
6.學習新技能;對于培訓活動特別感興趣,希望能夠學習新技能;
7.善用余暇;對于時間的利用比較重視,對于一些如遲到等浪費時間的現象特別反感;
8.擴寬社交圈子:只要有能見到新面孔機會的活動都感興趣,有時注意力不在服務上,而可能轉向了志愿者或其它人身上;活動后會積極保持與人聯系;
9.取得他人的認許及群體位置:希望有機會表現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能爭得到領導者的角色;
10.豐富經驗,自我成長:比較重視體現活動的趣味,易對人或事留戀或回味,對于失敗難以放開;
11.培養組織能力及領導才能:對機構管理活動的興趣較濃,對于培訓課程興趣也較大;
12.尋求新刺激及擴寬生活體驗:對于有難度的活動都會積極參與,但經常忽視某些重要問題;
13.為未來工作準備;可能注重有利于其工作的人事關系的建立;
14.感覺義務工作有意義:比較重視工作的意義所在,對于某些意義較小的工作可能不愿參加;
15.趕潮流,盲目跟隨,見到朋友或其他人去做志愿服務,自己也去湊熱鬧;
16.出于對志愿服務的好奇,希望通過服務有機會看服務對象是怎樣的,如智力落后兒童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等。或者覺得這一項服務內容較有新意,希望自己有機構去體驗一下。
以上所述,是作為志愿者參與或不參與服務時所考慮的因素。若能弄清楚自己的真正動機,經過細心思考而做出決定的話,這才是明智及有意義的行動。再者,這樣亦可對任用志愿者起到一定幫助,協助志愿者在參與服務前,先了解自己的期望及需要,以免有所失望。作為志愿者組織機構必須對眾多的參與志愿活動的動機及可能有的表現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在挑選志愿者時應多加注意和重視,否則,會為組織機構帶來不穩定的因素,影響自身的發展。
價值觀引導著個人的行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這千差萬別的價值觀或回報源于每個人對價值的主觀評判不一樣。同樣,每位義工成員的內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著他們去做很多對社會、他人有意義的事情。
志愿者的參與動機其實是其價值觀的一個側面的反映!有人認為社會存在著太多的問題,于是他選擇通過做志愿者來嘗試解決一下;有人認為社會存在著太多的人需要幫助啦!于是他選擇了通過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使他認為要幫助的人得到一點兒的幫助!
但是有某些時候,志愿團體中的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參與動機是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控,不然,團體中的各位志愿者會意見不一,影響團體的運作和團結!方式是什么?培訓課程是其中一種,也算是比較好的一種!
培訓是調控各志愿者參與動機的方法之一,希望可以做到使某些有不良動機的志愿者可以轉變動機,配合整個團體的運作!
所以作為志愿團體的志愿管理人員應該在新會員入會后,組織好一個適應自身團體的基礎(入門)培訓!如果沒有這樣的培訓的團體,我覺得新會員應該考慮一下這個團體的運作情況以及是否應該留下來!
(強調義工組織的目的是很有意義的。一個有組織性的義工隊必須有一定的價值觀去體現他們平常的目標、成就、共同意見和行為。當一個隊伍沒有他們一致的價值觀,那么這個隊伍將會變得難以領導;因為意見分歧而難以開展工作。因此,義工使用者將必須花更多精力來管理這支隊伍,假如她或他想細細地調理各個義工之間在協調的價值觀以及整支隊伍的凌亂的價值取向的話。所以,在服務中創出和推廣這些價值是義工使用者或義工組織的責任。)